阿q正传读后感范文汇总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也许,在那个时代,像阿Q那样的人,还会有一条“活路”;可是,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那些只会逃避现实、使用精神胜利法的人只会被淘汰,而不会取得成功。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5篇阿q正传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阿q正传读后感1

  如果鲁迅先生现在活着看到中国一百年后也还是这个屌样估计连骂都懒得骂了。当年呆在上海租界里是多么明智的选择,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呢。

  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的阿Q,自己也很阿Q。当年甚至打一把拳皇都能找到一堆理由来开脱自己的失败,或者气的满脸通红又憋不出一句话来,只能心理暗骂:你不就会用个烂人大门或者特瑞么?早晚有人收拾你!

  因为把吃饭的钱都拿去买街机铜板(91年一个铜板就敢卖3毛钱),完全不知道自己瘦的没人样了。脾气还很臭,碰到谁都敢干一架,结果有一次惹到班里留级了三五年的痞子,一脚就把我踹出好几米去,捂着肚子蹲地上冷汗直冒,还有被当众甩耳光的时候,心仪的美女班干部跑过来骂那痞子:你干嘛打人!痞子淫笑道:怎么阿?心疼你男人阿!——咦,心里居然又有一丝窃喜起来:原来还是有人喜欢我的嘛!

  住在83年建的集体宿舍楼里,整栋楼共用一个保险丝,到了九十年代大家的家用电器多了起来经常超负荷,保险丝隔三差五就断。我又怕被电着,跟老爸说:爸,保险丝断了!我爸说:哎呀,咱们家停电别人家也停电,怕啥?咱们不去接总会有人去接的。我说:咱们现在就接上不是就马上能用上电了嘛?我爸说:别出头阿!让别人去……通常是三楼对门的阿强哥会下去接保险丝,或者二楼的文忠叔因为他们家离保险丝最近。可有时候他俩都不在,于是大家就在黑暗中干耗着,想:反正再熬一会儿就到睡觉时间了,这么黑黢黢的反而更好睡觉哩!

  有一天在街上闲逛,看到一比我大不了几岁的孩子不知是傻呢还是不知死活,竟敢去偷卖猪肉的钱,被逮个正着。大家都围了上去看热闹,这时候屠夫拿出明晃晃油腻腻的斩骨刀来把少年的手摁在案板上要剁了他的手再送公安局去。少年吓的大哭,跪地求饶,钱自然是还给猪肉佬,但是大家都起哄,都等着看猪肉佬剁手,剁人手多好玩阿,平时杀猪看多了砍人不常见,一刀下去人手分离,断掉的手掌甚至还会神经反射的抽搐……正在气氛最热烈时,那少年的家长赶来,给了孩子几个耳光,再跟猪肉佬赔个不是,便领了回去。大家悻悻的离开,仿佛一场好戏落空般的失落。正如阿Q最后被游街后枪毙,大家只是觉得不如砍头来的好看,也因为阿Q最后没有唱上两句戏词觉得不过瘾,而阿Q自己也觉得人活着,或许也总是会被杀头的吧。

  感觉还是有太多东西可以写,因为懒,先写这些吧。

  阿q正传读后感2

  鲁迅的《阿q正传》我已经读过许多次了,至今依然还没能完全弄懂其中的深意。大概是我自己头脑特别笨的缘故吧,不像有些人那样,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的奥妙,一眼就能挖掘出它的现实意义来,并让它创造出价值,带来丰厚的社会财富(其实就是他自己的财富),同时也宣传了我国伟大的文学家鲁迅,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大厦的建设垒了n块砖,加了m片瓦。我实在是非常佩服这些高明人士的头脑和眼光的。

  也许是因为我曾经读了几本古书,中了旧思想的毒,思想比较保守,属于呆子一类,故从来只知道有为圣人立祠(如武侯祠——武侯可能是“智圣”),为鬼神立庙(如文昌庙、药王庙等),而从不知竟会有人为阿q这样的不知名氏不知行状更无丰功伟绩且曾被拉到十字路口枪毙示众的最不起眼的小人物建祠立庙的。然而,在我国的灵秀山水地绍兴,却有一家“土谷祠”专门为阿q建立起来了。土谷祠是鲁迅小说里阿q住过的地方,是在未庄的。它何以会出现在绍兴,我不得而知,也许这是分店或者连锁店吧。但我又太孤陋寡闻了,没听说过哪里还有一家土谷祠,这到现在为止应该还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号的。也许未庄就是绍兴,绍兴就是未庄吧,但我又不懂考古,也没有考证过。究竟土谷祠为什么会开在绍兴,那就只好等渊博的学者们来考证考证了。总之,现在绍兴就是有这样一家土谷祠。

  那么土谷祠里供奉的是什么呢?我没去过,不大清楚,大概就是社神谷神吧,好保佑当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然而,我们精明的商家,好像还没这么博爱,眷顾到上至神只,下及黎民。但里面又不供奉阿q,因为他不是圣人,他们为阿q立这一家土谷祠,只是因为这是阿q曾经“下榻”的地方。就这问题我想来想去,最后总算想通了:所谓的“土谷”者,土地和稻谷者也。而现在保佑土地和稻谷之神,就是钱爷爷、孔方兄,亦即财神爷。试想那土谷祠的老板、庙祝,不就是在这万能之神的保佑之下获得建屋买房的土地和吃饱肚子的稻谷吗?至于阿q和鲁迅,只不过是财神爷香案上的香炉罢了,就专门等待那些热爱鲁迅、热爱文化、热爱旅游的“香客”们前来上一炷香。想通了这些,我就更是对那些老板和庙祝佩服得五体投地了:他们既保佑了自己的土谷,也给当地带来了土谷,而且让“香客”们获得了无价的精神享受,就像是善男信女们礼拜祷告完毕之后的精神上的舒坦一样。他们建立了这土谷祠,真是利己利人,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真真足可为圣人矣!

  上面说了这么多,仿佛都是从“耳听为虚”的东西上引发的。绍兴土谷祠的情况,我只是从那些写得绘声绘色的旅游指南中的介绍和游人的叙述中得知的,自己并未去过,看什么时候去瞻仰瞻仰吧。然而,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却是“眼见为实”的。阿q有一些名言,那就是“我们先前——比你阔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或者是“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可是阿q先前是不是很阔,他的儿子(不知道他有没有儿子)会不会更阔,我不得而知,我只知道阿q的现状很糟,这从小说中就能看出来,不用多说。阿q的这些名言我好像不只是在小说里看过,仿佛在现实的世界里也能经常看到、听到过。也许是人们引用了阿q的名言,并发扬了阿q的精神吧。有时候,我很觉得咱们中国人对外国人的态度,很像阿q对未庄人的态度,很落实了他名言里的精神。每当我们提起——尤其是在外国人面前提起——我们祖先的丰功伟绩和他们所创造的灿烂的华夏文明,我们都总会禁不住油然而生起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因为我们的祖先繁荣起来之时,外国“诸夷”还处在蛮荒落后的时代——这种遥遥领先于外国的局面,从秦汉一直持续到三百年前的太平盛世——“康乾盛世”。因此,现在我们能很自豪地在老外面前说:“我们先前——比你阔多啦!”(鉴于友好和礼貌,我们省略了“你算是什么东西”,但有冲突时,这不客气的话仍然是不会省略的)。所以,我们老是炫耀我们祖先的“四大发明”。然而,现在,我们却总是对外国人——不管是哪一国的——青眼有加,几乎到了谄媚讨好的地步了;而对本国的同胞,却动辄白眼相向,甚至大打出手——就像阿q对小d和王胡。也许他们都学过阮籍发明的特殊眼球运动,或者这早就成了一种遗传功能了。

  不过,尽管我们习惯了炫耀过去,陶醉于n年前的繁荣昌盛,习惯于今天对外国人点头哈腰,但我们毕竟还是自强不息的,这看我国经济飞速增长的势头就知道了——如果连这点也没有,那距离亡国就不远了。因此,我们有些乐观的预言家便断言:“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或曰:“未来的全球化就是中国化!”我听了这些伟大的预言,感觉好像是听着阿q在喊:“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可是既然那些预言是出于那些思维清晰头脑聪明的分析家、预言家之口,我仿佛就没理由不相信了。因为我没有他们那样的清晰的思维、聪明的头脑和敏锐而且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而且我看着国家确实是一天比一天强大起来,这仿佛也就印证了那些伟大的预言了。是的,我们的儿子会阔得多!然而,这又像是以前有些同样伟大的预言家看着这世界一天比一天坏,就预言1999年某一日(忘了是哪一日了)是世界末日一样,那时也确实有很多人相信的。但我是从上世纪走过来的,也经历了1999年的那一天。而我到现在居然还没有死,世界居然也还在。

  话说了这么多,不知有没有扫了各位游客的雅兴;或者妨碍别人眯缝着眼睛享受几百年前的繁荣盛世和梦想着几十年后一统天下的大同世界;或者打扰了诸君做眼球运动。所以我还是尽快闭嘴吧,否则要该枪毙的就不是阿q,而是我了——而我是知道我死了之后是没有机会在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女)的。而且我也要学得聪明一点了,与人们一起高唱:“土谷祠不倒,阿q万岁!”;也只能与人们一起陶醉于我们祖先的繁荣盛世,并神往于那些伟大的预言了。

  但是,我只想说:“鲁迅精神万岁!”

  阿q正传读后感3

  初识鲁迅的时候是在今年语文书的一篇文章《少年闰土》,一开始,我并不怎么欣赏他。后来,一妈一一妈一给我买了一本《鲁迅儿童文学选集》,因为对阿Q这个名字好奇,所以《阿Q正传》是我读的第一篇文章,在《阿Q正传》的字里行间都刻有他的情绪和对社会的满腔悲伧。

  阿Q是辛亥革命前后生活在江南未庄的流一浪一雇农。阿Q深受剥削、压迫和凌一辱,这本已是十分悲惨了,更令人心痛的是:他对这些竟然麻木健忘,并且养成自卑自贱自欺自轻自一慰的恶习,甚至靠那些凌弱的小者来发泄被人欺压之气,以让自己获得平衡。阿Q的一性一格之所以形成这样恶习是基于他所生活的环境和人生遭遇。阿Q最喜欢与人吵嘴打架。见到不会说话的人他便骂,见到力气小的人他便打。与王胡打架打输了时,便说君子动口不动手,假哭丧棒才举起来,他已经伸出头来等待了。对小D,则是扬起了拳头向小D摆出了一副挑战的态度,对没有抵抗力的尼姑则动手动脚。

  阿Q临死之前感到最遗憾的两件事是:一是画押的圆圈画的不圆。二是游街时,没能唱出几句戏来。这两件遗憾的事是多么的可笑啊,又是多么的可悲。这绝对不是临死前的临危不惧,而是愚昧至极。阿Q是没有灵魂的,就是死了也没办法上天。因为他只有一副以大欺小的躯壳,他的存在对于我们来说没有任何意义,多他一个少他一个都没有关系。

  阿Q死后,人们对阿Q的死态度各不一样,有人说:“阿Q是坏人,被一槍一毙就是有力的证据。”有人说:“一槍一毙没有杀头好看。”还有人说:“游了那么久的街,竟没唱一句戏,白跑了一趟。”这些语言就是人们对阿Q的“临死祝福”。这篇文章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现状和他自欺自贱自轻自一慰不肯面对当今现实的一性一格,反映出当时我们中国人民的软弱。这种一性一格不仅是阿Q,还有许多雇农和他一样。

  阿Q给了我们一个不可自欺自贱自轻自一慰的很好例子,使我们懂得了应该面对现实,不要被困难所吓倒。

  阿q正传读后感4

  说来惭愧,小学的时候就常说阿Q精神,理解为自欺欺人的一种自我精神安慰,可从来没有读过原著,没有更深入的了解,人云亦云,感觉很有文化的样子,不免对自己呵呵两声。今日,虽然有论文压身,可是不想写,就网上找来小说,匆匆读了一遍,感慨颇深。细细品来,感觉自己的愚昧无知,惶恐不已。更可悲的是,当说别人是阿Q时,没有意识到自己也是其中一员,每个人都有阿Q的影子,尤其作为底层的我来说,体现更为明显。

  阿Q为何是阿Q,连名字都没有,渺小到尘埃里,无人记得真正的名字,阿Q说姓赵,可是,被赵太爷打一巴掌说你也配姓赵后,阿Q都不敢自己姓赵了。

  还有就是,阿Q本来是有见识的人,因为头上有癞头疮,深感自卑,且又极为自尊,经常被村民取笑,阿Q见弱的就欺负,见口笨的就骂,被别人打了,就说是孙子打爷爷。他以打短工为生,有钱就知道赌博喝酒,这确实是劣根。

  其中有意思的一段是,他看见村里的一个叫王胡在捉虱子,他就和他比谁的虱子多,没比过就大骂,还因为这个和王胡打架,愚昧啊。他后来给赵家打短工时,因为调戏赵家的女仆吴妈,被赵家人赶出来,且名声也被传坏了,没人再找他打工。因生活所迫,他去城里做工,有钱过一段时间,被村里人追捧,可是他自己飘了,赵太爷想找他买东西,因为他行为傲慢,赵家就放出话来说他在城里偷东西,他的名声自然也就差了,村民对他敬而远之。

  再后来,赶上革命了,阿Q也想革命,就口头上喊了两句革命了,感觉别人都尊敬他了,阿Q自我感觉良好。直到他去参加钱家的革命时,人家直接把他赶出去了,革命也没希望了。

  直到有一天,赵家被抢了,官府把阿Q抓进去,进行审问,最后,让阿Q在罪状书上签字,阿Q不会写字,别人就让他在上面画圆圈,阿Q惟恐画不圆,在那里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画。然后,他被换上了囚衣,游街后便被枪毙了。村民对于阿Q的死也没有异议。你看,都枪毙了,肯定罪有应得,不坏也不至于被枪毙。

  总的来说,阿Q的命运,多半还是自己成就的,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他没有追求,没有信仰,不知道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有口吃的,饿不死就行,有钱有时间时就知道赌博喝酒。与我目前的状态来说,也有诸多的相似之处,目标不明确,意志不坚定。我想干什么,我在干什么,劣根啊。去行动,别空想。

  阿q正传读后感5

  阿Q的一生是笑料的,未免可怜,却不值得可怜!

  对于阿Q,有太多的说法,其软弱无能,势强凌弱,无不暴露其本质。在那样一个年代中,深处恶劣的环境,阿Q先生却更表现出了不争气不警醒的态度。它渐渐形成了阿Q风格,即现在人们所说的阿Q主义。

  生活环境的恶劣,做人的种.种失败,更使我们的心感到同情与怜悯,也许同情与怜悯对他来说无所谓,他会感到那些是什么屁东西,走阿Q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屈膝人下,任人欺凌已是一种习惯。阿Q先生认为这是天命难违,是人的意志所不能转移的,关键是他连反抗的意识都没有,正所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虽然有人说他会舂米干活,那只是当时看到他还有一点可用之处才说的风凉话,但事后是过河拆桥,没用了就踢到一边去——奴才到底是奴才,因为没有了尊严,没有了自尊。

  虽说他有奴才的本性,却不乏知道另一个道理——强势的不敢欺负,难道还惹不起弱的,才有了调戏小尼姑的伟大做为。算是长了出息。

  反感革命党,痛恨剪辫子,怀疑在外面走路的女人与别人有勾搭。但为了高人一筹,却想着投靠革命党,在思想上占领高地。结果不选择却被屈成死罪。一向欣赏别人被砍头的阿Q却自己尝到了被砍的感觉。难道这是命运的捉弄?

  在那样的年代,不应该有这样的阿Q精神,为了生存,在生活中,必须要有自尊,必须要有尊严,必须要有志气。这样的人才不会寄人篱下,民族才更有生机。这种讽刺阿Q精神的思想,从侧面激励了我们要有尊严,让我们更加有了勇气,敢于面对困难。

  阿Q,是洗涤了我们的心灵的人物!


阿q正传读后感范文汇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9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