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实用文档 > 导游词 > 推荐经典的江西旅游景区导游词五篇

推荐经典的江西旅游景区导游词五篇

若水1167 分享 时间:

推荐经典的江西旅游景区导游词五篇

  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江西导游词,仅供参考。

  含鄱口导游词 (一)

  含鄱口海拔1286米,含鄱岭和对面的汉阳峰之间形成一个巨大壑口,大有一口汲尽山麓的鄱阳湖水之势,故得名。

  含鄱岭上有一座雕梁画栋的方型楼台,这就是庐山观日出的胜地“望鄱亭”。游客踏着熹微的晨光登上望鄱亭,依栏远望着呈现鱼肚白的天际。不一会儿,一望无涯的鄱阳湖上,拉开了红色的天幕,天幕上金光万道,紫霞升腾。轻扬天际的密密云层,在霞光的映染下,如同一大片重重叠叠的金色鱼鳞。蓦地,一轮旭日从烟波浩渺的湖面喷薄而出,染红了蓝天、绿水、远山、近岭。远眺鄱阳湖,水天一色,渔帆点点;近看汉阳峰巍峨壮丽,犁头峰耕云播雾,气象万千,尤为壮观。

  含鄱岭上,有石牌坊、含鄱亭、望鄱台,点缀得更为秀丽,毛泽东同志曾在石牌坊侧旁的石条凳上歇息。

  登含鄱台眺望五老峰,以蓝天为背景,五老峰呈现人民领袖毛泽东的头像剪影,犹如伟人朝天安卧,因此五老峰今又称伟人峰。此为近年发现的新景观。的山川又披上了一层妩媚的“面纱”……;真乃瞬息万变,神奇莫测,无怪乎古人赞道:“庐山之奇莫若云”。

  五指峰导游词(二)

  五指峰位于茨坪西南面六公里处,因峰峦像人手的五指而得合,海拔1438米。五指峰峰峦由东南向西北伸延,绵亘数十公里,气 向西北伸延,绵亘数十公里,气势磅礴,巍峨峻险,至今杳无人迹,还是个“神秘世界”,人只能站在隔岸的“观景台”上远望其巍峨的雄姿,是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现已列为自然保护区。两边巨峰对峙,中间一条深谷,谷底为龙庆河,即井冈山河。半山腰有个“天军洞”,相传为当年太平天国军驻地,与五指峰相望的还有“龙庆洞”。传说此洞曾藏龙居仙,当年红军曾在此顶严寒、斗冰雪,坚持了40多天游击战,故名“游击洞”。

  景区内是一座天然的动植物园,这里是短尾猴、木鹿、黄腹角雉等珍禽异兽出没的地方。五指峰下的龙庆河,盛产石鸡、石鱼,河谷峭壁上盛产石耳等。五指峰还有一座瀑布,落差约二百米,如同千尺素绢半空悬挂,在几公里以外就可眺见,并有流动感。五指峰瀑布是井冈山落差最大的瀑布。五指峰脚下有一群峦湖,犹如一轮明月映照在茫茫云海之中,为主峰景区增添了迷人色彩。四季如春的气候条件和风景如画的高山流水,为避暑和旅游观光提供了大然场所。值得一提的是,面额一百元人民币的背景图就是井冈山主峰五指峰。神游于此处的游客,往往会拿出一张百元大钞,将画面与完景对照一番,这也别有一番情趣。

  五指峰下的龙庆河盛产“井冈三石”:石鸡、石鱼、石耳。整个保护区春季峰峦叠翠,鸟语花香;夏末蛙蝉齐鸣,悦耳动听;秋日红叶映日,层林尽染;冬天银装素裹,冰晶似玉。

  绳金塔导游词(三)

  绳金塔始建于唐天佑年间(904年~907年),相传建塔前异僧惟一掘地得铁函一只,内有金绳四匝,古剑三把(分别刻有“驱风”、“镇火”、“降蛟”字样)还有金瓶一个,盛有舍利子三百粒,绳金塔因只而得名。

  绳金塔历经沧桑,屡毁屡兴,现存塔体为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重建,1985年,国家文物局,省市人民政府拨款修复绳金塔。1988年清明动工,1989年10月竣工。2000年世纪之交,在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领导下,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资助下,绳金塔重焕生机,我们将努力把绳金塔规划,建设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集宗教、文化、旅游、美食、工艺品销售为一体的绳金塔公园,它建成以后,将与上海“城隍庙”,南京“夫子庙”相媲美。

  绳金塔为江南典型的砖木结构楼阁式塔,塔高50.86米,塔身为七层八面(明七暗八层)内正外八形,其朱栏青瓦,墨角净墙及鉴金葫芦型顶,有浓重的宗教色彩,飘逸的飞檐,并悬挂铜铃(按照制作古代编钟的工艺,重新铸造风铃,七层七音)它古朴秀丽,具有江南建筑的典型艺术风格,绳金塔自唐代始建至今年内,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历史,它是历史信息的载体,是世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历史沿革

  绳金塔座落在南昌市西湖区绳金塔街东侧,原古城进贤门外,始建于唐天佑年间(公园904~907年)。相传建塔时,掘地得铁函一只,内有金绳四匝、古剑三把(分别刻有“驱风”、“镇火”、“降蛟”字样),还有舍利子三百粒,绳金塔因之而得名。 据史料记载,历史上绳金塔多次建筑。第一次重建是在元末明初,当时陈友谅与朱元璋大战南昌,绳金塔毁于兵火之中,明朝建立后,洪武元年(1368年)重建。第二次重建于清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因1709年塔体长期失修而“全仆于地,无一瓦一椽存矣”。在巡抚冬国襄的主持下重建,现在的塔体就是哪时所建。此后乾隆四年(1739年),乾隆二十年(1755年)、道光二年(1822年)、同治七年(1868年)多次重修,光绪二十二年(1886年)塔遭雷击起火,部分本质结构被焚,嗣后又经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劫难,整座塔仅存砖砌塔体及葫芦形塔刹。1985年,国家文物局、省、市人民政府拨款修复绳金塔。自1989年维修后,历经十余年,自然损坏较为严重,由于当时木材未经防腐处理,木构件被雨水、潮湿等侵蚀而糟烂,有的被虫蛀、蚁啮而空朽,镏金铜皮(塔刹)锈损,油漆斑驳、脱落,砖石风化。2000年6月,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关心重视下,在社会各界的资助下,绳金塔重换勃勃生机,整个景区建成后,它将与上海"城隍庙"、南京"夫子庙"相媲美。

  绳金塔现状

  绳金塔在四十亩左右范围进行规划改造形成塔体文物规划为主轴线,四大区域组成的绳金塔公园格局,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从市场经济的眼光来看,具有巨大的旅游观光价值,是一处不可多得旅游资源。具体来说,形成以历史文化为主线,四大区域的格局。历史文化为主轴线:包括现有的古塔及重建的塔前寺、剑池、南门石牌楼,把大量荡气回肠的动人传说整理出来。四大区域:第一大区域是鸣江园,这是为了纪念清代大建筑师雷发达先生所建,在近四亩的土地面积上栽种名贵花草树木,有南昌市名树之列的香樟,以及高杆苏铁、倒槐之类树木、风雨亭等诸多内容和品种,具有观赏、休闲功能。第二大区域是民俗村,在7.8亩土地面积上,重建一幢在清末民初保留下来的民居、按照传统有着独特民俗风情建立一个民俗村。里面陈列摆放着传统乡土风情的劳动生产用具,犁、耙、辗、水车等诸多劳动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让游客观赏为之耳目一新的感觉。第三大区域在绳金塔的东北面建一座文庙,是祭奠孔子及属下门生颜回及子羽的场所,内摆放祭孔时全套器乐,大厅两侧墙壁并刻有孔子生平事迹。此建筑落成后,成为南昌市唯一一座大型文庙,其规模气势巍巍壮观。第四大区域在绳金塔西北面兴建一座隆兴院(戏台、茶楼),节假日举办大型文艺活动,并常有省京剧团、市采茶戏团、市歌舞团此出演地方戏,吸引了很多观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绳金塔景区内的使用功能有:让游客登千年古塔,观洪城景观,登至古塔顶层,远眺望西山及梅岭、抚河古道、观洪城夜景、银光闪亮。千佛寺大殿内供奉着有一千尊释加牟尼佛像供游客观瞻,还可满足善男信女的朝拜愿望。千佛寺大殿两边为文物展厅,第一展厅和第二展厅分别陈列摆放着绳金塔地宫发掘文物,古刹文物及南昌市周边地区及市内大型建设工地出土文物,使游客更形象具体的了解绳金塔的古址原貌。 随着绳金塔周边环境改造公园扩建工程正在逐步进行,园区内绿化面积的增多,参观内容的丰富,整个布局形成为:一塔一寺(绳金塔、千佛寺)、一园一庙(鸣江园、文庙)、一台一村(古戏台、民俗村)的总体布局。在绳金塔的东南面新近落成了一条观景回廊及鱼池,建筑风格与整个绳金塔建筑风格相协调,在绳金塔南大门沿街还建成仿古店面一条街,专营古玩、字画及工艺品,经过一段时期的开发与打造,使绳金塔公园及周边环境面积上规模,品位上档次,广开声誉,成为一个人们有的看、有的吃、有的玩、有的乐的名胜景区。在每年的九月中下旬至十月上旬这里还举办一年一度的绳金塔庙会,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特色小吃,迎接五湖四海的朋友前来游览、品尝。绳金塔庙会已成为我市“城市的名片、招商的盛会、企业的平台、市民的节日”一大品牌。

  梅关古驿道导游词(四)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大余旅游观光。中国有句古语“山不在高,有仙则灵”。今天我们在大余的第一站游览的景点是一座海拔不高,但却蜚声海内外的名山——大余梅岭。

  梅岭位于大余县城南10公里处,又称为大庚岭,是江西省同广东省两省的分界线、分水岭。这里海拔仅有746米,但地势险要,奇峰叠秀,而且山峰连绵不断,逶迤数百里,把江南天空一分为二,所以地理学家们把这里称为“一山分割两边天”。在古代,这里不仅仅是地理上的分界线,它还是两个古代民族,两种不同文化区域的分界线。梅岭北面是属于中原地区汉民族居住的土地,归属于比较发达的汉族文化区域,梅岭南面则是古代南蛮族居住的土地,是蛮族部落文化区域。两个民族、两种文化在这里交汇相融,使梅岭积淀了浓厚的文化底蕴,造就了特有的历史文化风情。

  梅岭自古以来以梅花著称于世。自西汉初年,梅岭就开始种植梅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几经岁月兴衰变迁,到现在,山上山下,古道两旁,梅树拥簇,红梅白梅交织一起,尤其是寒冬腊月季节,银装素裹、唯余茫茫;白梅开放,傲雪斗霜;红梅展妍,清香四溢,点点飞红,娇艳迷人,吸引着无数游人为之流连忘返。古往今来正如元朝吏部待郎聂古伯留下的“黄金台上客,大庚岭头春,如是无诗句,梅花也笑人”。有多少文骚客为之挥毫泼墨,题词赋诗,使梅岭留存下众多的咏梅佳句,根据有关资料记载,历史上众多文人学士因为触怒权贵,抗击朝庭,被贬官去职,发配岭南,他们途径大余梅岭时,都为这里的梅花景色惊叹不已。三国东吴大将陆凯奉命率军前往海南途经梅岭时,留下了一首《赠范晔》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树春”。据考证这是最早赞叹梅岭梅花的诗句,它开创了梅岭梅文化的先河,后人在梅岭风景区内修建了一座“折梅亭”也叫“一枝春亭”,以示对陆凯的缅怀纪念,这便是现在“一枝春”赞誉梅花的由来。在此之后,北宋著名的大诗人苏东坡也曾经贬谪到海南儋州做官,他经过梅岭古驿道时题赋了好几首梅花诗,其中最有名的是《庚岭梅花》“梅花开尽杂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此外,唐朝的张九龄、宋朝文天祥、明朝的汤显祖、清朝李如筠等众多诗人都曾经为梅岭梅花题诗赋词,“花以文名,文以花传”,使得梅岭梅文化在中国诗坛占据重要一页。

  梅岭的梅花,不仅数量之多,满山遍野,有“梅国”之誉,而且由于气候原因,曾出现过同一枝梅树“南树凋泠,北枝始开”之奇特景象。虽然这一景象现在难以见到了,但是同是一座山,越过关口的广东年年种梅树,就是不开花。

  (古驿道)梅岭不仅以梅花称奇,更以梅关古驿道闻名于世。大家脚下踩的是一条鹅孵石铺成的石头路面,这就是悠悠千年的梅关古驿道,它弯弯曲曲伸向梅岭山顶,穿过顶端山坳延伸到山的南面,通向广东省。这段古驿道,长约2.5公里,宽约4.5米。大家可不要小看这样一条小路,在以前可是中国江南唯一的一条“国道”,是中原地区同东南沿海相沟通的交通枢纽,南来北往的人都要经过这里。现在看到的是保存了原始风貌的古驿道。古驿道开凿时间是唐朝开元四年,即是公元716年,到现在有1300多年历史。当时是为了唐朝经济发展的需要才开通的,唐朝时期经济空前发展之后,对外输出瓷器、丝绸、茶叶,除了北方“丝绸之路”到达西亚、欧洲之外,还有通过水运、由长江到达赣江,溯章江而上来到大余梅岭脚下,然后由挑夫挑过这条古驿道送往广东南雄,然后由浈江、珠江运往海外。所以在古代这条驿道发挥着重要的经济大动脉作用,有人把这条航路称为“水上丝绸之路”。梅岭驿道即是这条“水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陆路通道。开凿这条驿道的人是当时唐朝内供奉张九龄,张九龄是广东省始兴县人,在他年青时期进京考科举,经过梅岭只有一条崎岖的羊肠小道,小道上有许多商人非常吃力地挑着担子过往梅岭,这种景象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中,所以当时他就下了决心,要把梅岭开出一条通往四海的大道。后来他考中进士做了朝庭重臣,第一件事就是向当时的唐玄宗李隆基奏请“开凿庚岭驿道”,皇帝李隆基也考虑到这条路的重要性,很快批准奏请,并命张九龄率当地民工凿修。关于张九龄开通这条古驿道有一个传说,讲梅岭这里一带有一个镇山妖精,能破土重生,破石重合,张九龄带领民工经过九九八十一天的艰辛劳作,好不容易把驿道开通,可是第二天早上起来修好的驿道不见了,梅岭山顶依然原样,好象没开凿过,没一点痕迹,张九龄夫人知道是妖精作怪,便舍身祭山,从此,驿道就开凿成功了。后人为了纪念张九龄夫妇,在梅岭南侧建“张公祠”和“夫人庙”纪念其功勋。

  (驿站)大家现在看到的是一座半环形的仿古建筑,这叫驿站。驿站是古代为过往的驿使、官员提供休息和换马的场所,同时也是供文人学士饮酒作诗的地方。宋朝时期苏东坡流放岭做官,后来遇上天下大赦返回江南,路过这驿道时,就曾在这驿站里喝过青梅煮的酒,挥笔写下《庾岭红梅》咏梅诗,传为佳话。驿站的后面有一个“倒马坑”,据考证是因掩埋长途跋涉运送货物累死的马匹而得名,唐朝诗人杜牧写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诗句,叙述唐明皇宠爱的杨贵妃喜欢吃岭南荔枝,诏令八百里快骑将新鲜的荔枝从岭南飞马传送长安以博贵妃欢心。据传,岭南荔枝即是经此驿站飞传长安的。现在驿站是照客家围屋结构重建的,是一个观赏梅花的好地方,也是风景区里面休息、娱乐、购物的主要场所。

  浔阳楼溪导游词(五)

  浔阳楼因九江古称浔阳而得名,初为民间酒楼,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雄距江畔的浔阳楼也历来是名人云集之地。如:白居易、韦应物、苏东坡等等,都曾登楼题吟。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话,更因施耐庵写下一部《水浒》,其中一位主要人物——宋江浔阳楼醉酒题反诗,随着名人名著流芳百世,浔阳楼也蜚声海内外。

  浔阳楼是一座具有典型宋代建筑风格的楼宇,又是一个集游览参观、品茗听书、饮酒用餐于一体的旅游景点。由全国佛教协会会长、书法家赵朴初题写的“浔阳楼”匾额赫然高悬,“世间无比酒,天下有名楼”这幅古老的楹联则吸引着无数游客驻足。爱好书画的朋友还可以在楼内欣赏到多幅出自名家之手的书画作品和诗词楹联。

  江西井冈山导游词 ·南昌市导游词 ·九江市导游词

  浔阳楼以其独特的风格吸引着南来北往的游客,随着九江的飞速发展,随着世界文化遗产——庐山声誉的提高,越来越为世人所瞩目,古老而又年轻的浔阳楼,必将以其丰富的文化成为长江边上的一颗璀灿的明珠。

104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