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教学资源 > 主题班会 > 节日主题班会 > 走近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

走近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清明节这个中国传统节日被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还列入法定国假日,这体现了国家对传统民俗节日的重视。然而,青少年学生虽然热切盼望清明小长假,却对这个节日的民俗意义和相关传统文化知识却知之甚少。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三篇走近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走近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1

活动目的:

1、通过队会,让学生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有更具体、详实的了解。

2、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我校精神文明建设。

活动准备:清明节的有关资料

活动过程:

《热爱祖国继承先烈遗志发奋学习》,六二中队主题队会活动现在开始!

主持人:孟欣 孟创 刘文龙

一、引入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二、释题

主持人:

1、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它在每年的4月4~6日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

主持人:

2、清明节:清明不仅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农事季节,也是24节气中唯一演变成民间节日的节气,又称“清明节”。作为节日,它又包含了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主持人:

谁知道清明节的来源

三、清明节的来源

谈到清明节,自然会想到历史人物介子推。传说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

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晋文公),大肆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带了母亲隐居绵山。

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谁知,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介子推母子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死了。晋文公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的柳树树洞里的衣襟上,题了这样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寒食节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了。现在,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

主持人:王金诺谁还知道清明节有哪些古老风俗?

四、清明节的古老风俗

1、考虑到老人和孩子耐不住寒冷,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于是就有了各项野外健身活动。

(1)放风筝,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

(2)踏青,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3)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4)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5)插柳、戴柳,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人们为了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们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

主持人:

2、清明节除了这些古老风俗外,它还是一个纪念祖先的节日,主要的纪念方式是扫墓。关于扫墓,你知道多少?

(1)让学生回忆以前跟长辈去扫墓的情形,用几句话说说扫墓的经过。

(2)扫墓,已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简化,但同学们要明白,我们为了什么而扫墓?(缅怀英雄的崇高品质,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主持人:

3、提到烈士,说说自己知道的烈士。

主持人:

4、下周四就是清明节了,我们不会忘记那些英雄,更不会忘记那些屈辱。清明节成为了法定节假日,放假三天,同学们普遍感到高兴,但清明这个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又让人感到淡淡的哀愁。

主持人:

下面让我们怀着对先烈们的崇高敬意——诗朗诵

五、诗朗诵

1、《清明》杜牧

2、《寒食》(唐)

清明时节雨纷纷,春城无处不飞花,

路上行人欲断魂。寒食东风御柳斜。

借问酒家何处有?日暮汉宫传蜡烛,

牧童遥指杏花村。轻烟散入五侯家。

主持人:

六、活动总结

我们缅怀先烈的崇高品质,虽然他们已长眠于地下,但他们的可贵品质却永远激励我们,所以,我们要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努力学习,天天向上,以此来告慰长眠地下的英灵。

希望同学们在这个即将到来的节日里,过得开心,过得有意义!

本次班队会到此结束。

走近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2

“中国民俗文化”之清明节

主题:

生与死的欢会

教学目标:通过对清明节的习俗讲解与诗文鉴赏,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从而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迁移。

教学重点:诗文阅读,鉴赏其间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民族文化中对生死大事的态度。

一、导语设计(课前播放朴树的歌曲《旅途》)

“我梦见一个孩子,在路边哭泣, 他丢失了他的气球,在遥远的山谷。

老爷爷把它系在屋顶上,等着爸爸带你去寻找, 有一天爸爸走累了,就走失在茫茫的那个山坳, 像那只气球,再也找不到。 我们路过森林,路过湖泊, 路过沙漠,路过荒原, 路过人们的城堡和花园, 路过幸福,路过痛苦,

路过一个女人的温暖和眼泪,

路过生命中漫无止境的寒冷与孤独„„”

这首歌充满了预言和暗示,大家读懂了吗?哈姆雷特发出永恒的质疑:To be or not to be,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问题。但是在某个时刻,生存与死亡,竟然同时被纪念,这就是清明节。

二、民俗文化基本知识介绍

1、清明

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另有清淡明智之意。 自古人们用它安排进行农事活动,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2、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3、清明节的活动

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

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心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例如: 扫墓

清明节是一个充满怀念的节日。人们向革命先烈纪念碑敬礼,缅怀先人;为逝去的亲人扫墓,寄托哀思。当人们在墓前点香献花时不难发现,种.种怀念,多夹带一种“感恩”情愫在其中:感念先人及亲友,并为亲人在世时自己的种.种不足而深感遗憾。在此意义上说,清明节可以算作是中国人自己的“感恩节”。传统节日中“知恩图报”的内涵,在不断提醒着现代人生前尽孝、薄葬厚养,学会感恩,并付诸实践。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戴柳插柳,植树

清明节植树的习俗,发端于清明戴柳插柳的风俗。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插柳的习惯。又传说清明既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节的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放风筝

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筝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 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蹴”即用脚踢,“鞠”是皮制的球,“蹴鞠”就是用脚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蹴鞠是影响了中国和世界两千多年的传统文化和体育项目,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都临淄,在汉唐宋时期得到发展并走向全面繁荣,为中国和世界人民带来了无穷的欢乐。2004年7月15日,国际足联确认:蹴鞠就是足球的起源,临淄是世界足球的起源地。

三、诗文鉴赏

出示三首风格各异、时代不同的诗词,请学生概括诗歌内容及思想情感,并比较其中的区别。

(1)清江引·清明日出游(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明确:描述人们游春的欢乐情景,语言清新明丽,主要手法有设问和拟人。

(2)(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明确:写出了作者凄凉贫寒的读书生活,语言朴实无华。

(3)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明确:描述了历经战乱、民生凋敝以至于无人上坟的清明凄惨景象,写出了战争的残酷,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

小结:清明节是一个很有文化价值的节日,体现了华夏民族的“冲和”与“平衡”。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伫立在冰冷的坟茔之前追悼死去的亲人,尽情地表达着平日里故作漠然而无法流露的哀思;同时又愉悦地走进生机勃勃的春天原野以种.种载歌载舞的欢乐形式歌颂着生命的美好。欢乐与悲伤、生与死,竟然都和谐地共存在这个时空间隙,融合成一个圆满。

四、讨论:为什么要在清明扫墓呢?

明确: 这大概是因为冬去春来,草木萌生。人们想到了先人的坟茔,有否狐兔在穿穴打洞,会否因雨季来临而塌陷,所以要去亲临察看。在祭扫时,给坟墓铲除杂草,添加新土,供上祭品,燃香奠酒,烧些纸钱,或在树枝上挂些纸条,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以表示对死者的怀念。

五、图文卡片鉴赏

1、展示写有短诗的图画,并略作点评。

清明雨上(图片主色调为绿色,缀有乌篷船和柳树)

月影憧憧

烟火几重

烛花红 红尘旧梦

梦断都成空 雨打湿了眼眶

年年倚井盼归堂

点评:清明时常伴随细雨,黄梅时节更添离人愁绪。几个短句言简意远。

2、欣赏清明节期间所盛开的灿烂花朵

六、国外清明节

离故土越遥远,思念和怀旧的感情似乎就越绵长,世界上只要有华人的地方,每年的清明节就会有人按照传统习俗,在当地眺望故里,遥寄追念。

1、印度教徒点灯纪念故人

为寄托哀思,印度人通常在家中、办公室甚至自己开设的商店的显著位置挂上死者的遗像,并用黄色的万寿菊花环装饰像框。印度每年最大的节日—灯节(其重要性等同于中国春节)那天,等到夜幕降临,家人会在楼梯、走廊、阳台以及屋里都安放上点燃的一根根蜡烛,为死者祈祷,并期盼亡灵保佑家人平安。每逢死者忌日,家人还会举行一种叫“沙拉达”的仪式来祭祀,参加仪式的人通过吃一种特制的米糕来缅怀故人。

2、日本人祭祖神神道道

日本是个把佛教与本民族的神道教生死观结合在一起的国家,在日本人看来,人的肉体生命就仿佛烟花,绚烂而短暂,而人的灵魂不灭,可以永生。所以在日本,与祭奠亡灵、追悼故人联系在一起的法事、祈福活动十分繁多,像每年春分和秋分前后的“彼岸会”、死者周年、50岁、70岁和百年大祭等层出不穷。日本最盛大的节日盂兰盆节也和追祭亡人联系在一起。每到阴历的七月十三至十五左右,全日本都放7天左右的长假欢度盂兰盆节。据说在这段时间里,逝去的祖灵都会回到家中,为了不让祖灵找不到家,人们会在家门口摆放欢迎的火盆,并在屋内挂上灯笼。每年盂兰盆节初日的傍晚都会举行“迎火”式,即为迎接先祖之灵在门前焚烧麻竿,而节日的最后一天就有“送火”式,即把供物放入河里或海中,代表恭送祖灵而去。

3、新加坡

新加坡华人的风俗稍有不同,比起清明节他们更看重每年阴历七月十五的“中元节”。据说这个节日也是从中国传过去的。“中元节”的风俗和清明节非常相似,也是给先人上点供品、祭拜一下,不过他们的举动有时更具迷信色彩,不少人在整个七月都尽量避免远行,搞得新加坡的飞机票那个时候特别便宜。

走近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3

一 、活动目的:

1、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希望学生作为一个炎黄子孙能全面正确的了解清明节,深切感受清明节的文化内涵,积极的过一个有意义的清明节。

2、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俗、风情和传统美德。有利于青少年对孝悌、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理解和升华在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的基础上,继承先烈遗志,发扬革命精神,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3、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增强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热爱民族文化,主动地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文化。

二:活动地点:四年级(2)班

三、活动过程

班主任:清明祭祖扫墓,是中华民族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品德的具体表现。自古以来,清明扫墓不仅是纪念自己的祖先,对历史上为人民立过功,做过好事的人物,人民都会纪念他。下周就到了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为了更好的开展这次活动我们举办了这次班会.。

(一)利用竞答交流的形式让同学们知道清明节的由来和清明节的习俗。

1、 引导学介绍清明节的由来

生:简述晋文公与介子推的故事(略)

生: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节重要,因为清明及寒食节的日期接近,民间渐渐将两者的习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间(581至907年),清明节和寒食节便渐渐融合为同一个节日,成为扫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节。从此,清明节踏青扫墓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搜集讲述清明节的由来更能深入领会清明节的文化内涵。

2、指导学生领会清明祭祖扫墓的文化内涵

班: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的,最主要的还是祭祖扫墓。

播放清明节习俗活动影像资料或展示有关图片 ,最后播放一组民间扫墓、祭祖图片或影像。

班:看了最后一组图片影像,同学们有什么想法?这是封建迷信活动吗?对待我们的先

人我们该不该缅怀,该如何缅怀?(全班同学分成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口答)

总结:清明祭祖不可少,扫墓祭祖”可以帮助我们“追思先人、勿忘生者”,理解自己生活和事业基础的真正内涵,能激发人们勇于生存和追求幸福的斗志,更能体现人类生生不息、繁衍永续的精神。扫墓祭祖可以促使我们加深对自己生命原本的认识,让每个生者都牢记自己身世的渊源、了解自己生命的脉络。总之,面对先人的照片或墓碑,表达浓浓的思念和真诚的敬意,是我们生活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的幸福和动力。

祭祖方式:寄托哀思的同时也要爱护城市环境,采取鲜花、水果、网上祭祀等“低碳”的文明祭祖方式,不随地燃烧纸币等祭祀用品,不乱堆乱倒等。

引导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家族,并交流自己在清明节与父母去扫墓祭祖打算。

班:没有我们的祖先就没有今天的我们,他们还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一个家族史就是一个家族的奋斗史。我们应该纪念他们。除了拜祭我们的先人,我们还要祭拜历史上为人民立过功,做过好事的人物。

播放爱国电影(淮海战役)片段请同学们观看,并谈谈历史上为我们浴血奋战的革命烈士与我们现在和谐生活的关系。学生五人一组交流观后体会、学生推荐代表谈谈体会.生:明确没有他们为我们抛头颅洒热血,也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和谐,今天的幸福。因此,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班:祭祖扫墓是清明节的主题,但不是全部,还有吃青团、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活动。你知道这些活动的有关知识吗?下面全班按课前布置分成两组互相提问,答对问题最多的一组获胜。

3、指导学生以小组竞赛的形式了解清明节的习俗。

问题如:有哪些体育活动?秋千最早叫什么?荡秋千有什么好处?

蹴鞠是一种什么游戏?谁发明的?什么叫探春?为什么要植树?为什么要插柳?戴柳?祭祖时一般在什么树合适?等等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辩论抢答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清明节的习俗,直观的画面有利于学生真切感受清明节的氛围,领悟清明节祭祖扫墓的人文内涵,并在思想上明确怎样才能过一个文明的有意义的清明节。

二、指导学生扎白色、黄色、紫色的纸花如百合、玫瑰、菊花等,

一生做单独的一朵,一学习小组做成一束,两组以上做成一个花圈。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与美术结合起来,让学生用自身的能力去缅怀先人烈士更有意义。

三模拟祭扫烈士现场:

奏哀乐,全体学生默哀1分钟表达自己对先人及烈士的悼念,寄托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哀思,颂扬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

设计意图:通过模拟活动,让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用具体行动缅怀先人烈士,让学生的情感在具体活动中得到升华与提高。

四、拓展

清明节小长假与父母一起祭奠祖先或烈士并写一篇作文或用一幅美术作品,记述自己过程、见解或感受。


走近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相关文章:

八年级清明传统节日班会教案五篇

清明节主题班会教案三篇

清明节爱国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清明节主题班会教案优秀范文

最新《清明节》主题班会课总结

传统习俗主题班会感悟心得

2020年清明节主题班会教案

2020清明主题班会课总结范文

2020《清明扫墓》主题班会教案内容

清明节主题班会设计方案内容

542606